导读:
波兰总统杜达于6月22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波兰前副总理科沃德科近日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有力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但西方国家对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产生了警惕与担忧,并提出类似倡议与其竞争。未来“一带一路”将进入竞争与合作交织的新阶段,应加强与其他倡议和项目的协调兼容。波兰应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协调作用,避免“选边站队”以务实的态度加强与中国和欧盟的合作。
最近,中欧班列开行超过9万列,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稳定全球供应链、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作用。
10年来,“一带一路”取得了超乎预期的成果。该倡议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带动了近1万亿美元的投资,促成了合作项目,在伙伴国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为使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一带一路”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影响力的工具。
我一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从来不是单纯的慈善行动。然而不可否认,它经常通过提供软贷款来帮助投资目的地国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包含了中国的发展援助,为孟加拉国、坦桑尼亚等落后国家提供了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互联互通、减贫和创造就业,极大地助推了多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全球性倡议,应该被看作是中国为实现全球发展目标作出的贡献。如果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负责任,那么联合国2015年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有望实现。然而不幸的是,这17项目标至今没有一个完全实现,比如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已经实现了的“消除极端贫困”。
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越来越感到紧张,因此在同中国的竞争中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攻击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拜登政府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倡议和欧盟“全球门户”倡议应运而生。这些倡议既不是要搞慈善,也不是要搞帝国主义剥削,而是由政治和经济考虑驱动的。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与其他倡议之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是有益的。它已经发生了,现在正在进行,并可能在未来继续。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它促进了落后国家的进步,有助于更多人摆脱贫困。
在某种程度上,欧盟领导人和各级官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缺乏深刻理解。他们不应助长针对中国的怀疑,也不应阻止东欧国家接受中国的贷款和投资,而应考虑同中方建立一个联合工作委员会。该机构可以将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潜在投资与欧盟共同融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结合起来。
我建议双方不要进行恶性竞争,而应进行务实合作:你们来自北京,我们来自欧盟,那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可以共同为基础设施的发展做些什么。中国说:“我想修这条铁路。”欧盟说:“可以,但是不要碰这个机场,因为那是我们想要投资的。”这种方法将带来两笔投资而不是一笔。目前,这种协调还很缺乏,这是“一带一路”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也就是说,下一步,“一带一路”倡议应与其他倡议进行协调,如美国、欧盟的倡议,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小型项目。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将开启竞争与合作交织的新篇章。各方都要了解其他倡议的意图,争取做到互补而不是竞争,最重要的是要让相关国家的人民受益。
继续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应综合考虑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副作用,包括包容性、解决收入不平等和环保等方面。比如,当一个国家显然无法可持续地偿还债务时,中国就不应该在那里提供任何项目的贷款。
波兰应该在东西方之间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与其将今天的世界理解为由美国和中俄领导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与分裂,我相信一种更微妙的观点。我认为世界由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欧洲-大西洋地区和欧亚地区,而欧盟同时属于这两个部分。波兰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复杂的安全关切,是欧洲-大西洋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波兰也与欧亚大陆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波兰应避免在中美角力中选边站或参与贸易战。相反,波兰应该在外交和政治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在东西方关系中培养温和务实的态度。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