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
“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
2024年4月30日
4月25至26日,“‘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承办。这也是双方以“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合作为主题的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三届。前两届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上海和多哈举行。 会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会见了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主席塔里克·尤瑟夫等主要外方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出席开幕式,与塔里克·尤瑟夫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交换了合作备忘录。 在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上,来自卡塔尔、埃及、阿联酋、沙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苏丹、科威特、美国和欧盟的18位外国学者以及北京、西安和上海的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地缘政治环境下的未来合作;中东地区变动中的地缘政治与安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投资、贸易、能源与金融合作”、“‘一带一路’项目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合作”、“中东的未来:社会、文化与气候变化”、“新挑战与中国在中东的角色探讨”等六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罗美国大学论坛主任、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教授巴赫贾特·古兰尼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国家减少对美霸权依赖、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新途径。 伊萨姆·法雷斯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贝鲁特美国大学政治科学与公共事务系副教授约瑟夫·巴乌指出,加沙冲突使得长期被边缘化的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中心地位,沙伊和解为中东未来和平开辟了新途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震认为,虽然美国在中东日益不受欢迎,但中东国家并没有做好迎接后美国时代的准备,同时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以色列等均处于困境之中。加沙冲突至今未决,以色列的未来如何值得思考。尽管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力下降,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上升,但中美两国不会陷入西方宣传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叶海亚·祖必和对中国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马格里布国家的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中国帮助阿尔及利亚在沙漠里建造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南南合作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席徐明棋认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活动以生产贸易为主,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东国家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尤其中国的清洁能源生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技术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比较成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中国与中东还能在可再生能源、风险评估、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推动第三方合作等层面进一步开展互利合作。 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查塔姆研究所副研究员加利普·达雷认为,在中东国家努力实现战略自主、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当下,中东国家从美国转向东方是必然,“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知识上的分享与连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5G技术的打压实质上是西方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中国施压的表征。 前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指出,中国与中东的文化伙伴关系、经济与人道主义合作、战略合作等一系列成就促进了双方的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可持续性的文化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一个亚洲的时代已经来临。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副教授重点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此次巴以冲突中的传播效应与作用,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和中心化以及新媒体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的不同特征,导致了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对外形象宣传中的不同效果。 摩洛哥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马斯巴指出,十多年前,中东地区的非传统安全议题主要聚焦于恐怖主义,如今正慢慢转向气候变化、水资源等议题,包括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努力减少碳排放,中国在碳排放上做出了表率,未来可在环境外交上有所作为。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认为,从不追求霸权的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合作空间,中国寻求以政治解决方式来处理冲突的主张为中东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了希望,受到中东国家的欢迎,政治对话机制和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与中东关系的两根支柱。 会议结束时,塔里克和王健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合作内容和范围,除了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还将推进访问学者交流和合作课题研究。双方初步商定,第四届国际研讨会将于2025年4月在多哈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4月30日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深刻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这部专题文集生动详实记录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共建“一带一路”的深邃思考和原创性贡献。 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先后创造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引起全世界关注。为广泛凝聚共识,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中阿合作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从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到出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同有关各方坦诚交流,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在2016年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和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这一倡议的最高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和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蓝图初步绘就,成果逐渐呈现。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共建国家产业合作形成势头,政策协调不断加强,民众从合作中得到实惠,彼此距离进一步拉近,“一带一路”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带一路”合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迈入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十年来,合作理念不断完善,各方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合作重点更加清晰,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继续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开放,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合作机制日益加强,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十年来,“一带一路”从一个倡议,到一系列行动方案和实际举措,再到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每一步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智慧和心血。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十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区域互联互通,鲁班工坊、菌草技术等“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持续惠及共建国家民众。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是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 二、牢牢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这部专题文集收入的《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等重要文稿,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大家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共商,就是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路,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我们的物流就会更畅通、交往就会更便捷;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要以开放为导向,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要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十年来,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守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共建“一带一路”阳光大道越来越宽广。 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以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各国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发展。要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这部专题文集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擘画蓝图。特别是在本书收入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刻认识到”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成为总结历史经验、明确前进方向新的里程碑,对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中国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合则强,孤则弱。”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它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丝绸之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在中阿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炼、概括、阐发丝绸之路精神,强调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四、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要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这部专题文集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对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新发展的长远擘画和明确要求。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 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有关部门要把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落实好境外项目建设和风险防控责任。地方要找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定位,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要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强动力、更大空间、更优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要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 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开放包容,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要深化互联互通,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加快“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着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要促进共同发展,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就是为了汇聚积累更多正能量,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我们都要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我们都应该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各国人民都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在共同努力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4年4月30日
“希腊和中国的文明交流互鉴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世界意义。”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国是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两个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中国哲学和书法充满浓厚兴趣的卡尔佩里斯,已经是第三次来华任职。谈到文明交流,他认为,这是希中关系的重要纽带,为两国合作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文化共性将两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增进对彼此文明的认识,促进相互理解。” 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为新契机,中希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卡尔佩里斯介绍,一年多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同希腊文化部代表团互访,第二届中国—希腊大学校长论坛在希腊成功举办。从去年12月19日起,“神话国度 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展在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北京等地开启巡展,展品来自希腊14家博物馆,包括青铜器、陶器、金器、雕塑等多个品类。 “希腊十分尊重中华文明,对待中国人民真诚友好。”在谈到两国深化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时,卡尔佩里斯表示,希腊欢迎中国游客。两国旅游部门已签署2022—2024年旅游领域联合行动计划。今年4月起,北京至雅典直航从每周3班增至5班,上海至雅典直航也已开通。“中国朋友将会感受到希腊人民的热情好客,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希腊。”卡尔佩里斯说。 连接起中希两国的还有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比港如今不仅能停靠巨型货轮,纵横交织的铁轨打通了海运和陆运最后一公里的“中欧陆海快线”。“比港距离我在雅典的家只有10公里。”提起比港,卡尔佩里斯说,“事实证明,比港项目是希中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中企参与投资运营后,比港货物吞吐量快速回升,如今成为欧洲第四大、地中海领先港口。”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港口、航运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转型。”对于两国未来合作,卡尔佩里斯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希腊愿意成为欧中合作的桥梁。”卡尔佩里斯表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只有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希中建立起共促合作、共倡友好的双边关系,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标杆。希方愿同中方携手,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2024年4月29日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书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的深刻阐述,全面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发展历程。 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举措、目标和成果,对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01 版)
李家超: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
李家超: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
2024年4月28日
中新网香港4月25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5日在礼宾府与到访香港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贾西姆·布代维会面。李家超表示,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特区政府积极与海合会成员国建立紧密联系。 李家超欢迎贾西姆·布代维秘书长率团访港,就进一步加强香港与海合会成员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等多方面合作交换意见。 李家超指出,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特区政府积极与海合会成员国建立紧密联系,以促进多方面交流。其中,特区政府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增设“中东专场”,聚焦中东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和新机遇。今年1月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亦获不少海合会成员国政商界领袖出席。此外,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亦先后访问海合会成员国,了解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最新发展,并向当地政商和专业界别领袖介绍香港的发展机遇。同时,特区政府计划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设立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以继续拓展与海合会成员国的经贸关系。 李家超欢迎海合会成员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善用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作为中国内地门户的战略位置、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和丰富的人才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庞大机遇。 海合会共有6个成员国,分别为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和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亦有出席当日会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2024年4月28日
新华社武汉4月24日电(记者贺萌、赵鑫虎)4月24日,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论坛发布《武汉宣言》——航天助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举办中拉航天合作论坛,是落实《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的具体成果,旨在为促进中拉航天合作、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航天发展,赓续中拉合作友谊,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宣言》指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多国签署了航天合作文件,务实推动了中拉航天交流与项目合作,顺利完成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和遥感卫星、玻利维亚通信卫星等航天合作项目,促进了航天技术服务于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南南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有助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机构代表从分享空间科学技术与应用、空间教育与培训、空间产业解决方案,构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助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现,推动航天人才教育与培训合作,分享月球及深空探测项目合作机遇、月球样品及数据研究机会,鼓励航天机构、企业开展航天合作,维护公正、合理的外空全球治理,利用中拉航天合作论坛联络渠道保持密切协调沟通等7个方面发出共同倡议。 来自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领域相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代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论坛。 来源:新华社
吕建中主席及会员单位代表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吕建中主席及会员单位代表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2024年4月17日
以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助推丝路电商高质量发展 --吕建中主席及会员单位代表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2024年 4月16日,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首次围绕“数字丝路”举办专题性论坛活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世界互联网大会理事长庄荣文出席开幕式并发言。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出席开幕式。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致欢迎辞,省长赵刚出席开幕式并在主论坛发言,省政协主席徐新荣出席开幕式。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际组织、政府、重要企业和行业机构高级别代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对话交流。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以及会员单位格鲁吉亚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应邀出席并发言。此外,吕建中主席还出席了4月15日下午在西安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员代表座谈会。 吕建中表示,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发展“丝路电商”,我们已用好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丝路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以“文化数字丝绸之路”为抓手和突破口,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格鲁吉亚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推动欧亚大陆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变革性力量,数字丝路将为所有参与国开启新的进步和繁荣之路。 本次论坛以“互联互通 共同繁荣”为主题,围绕“数字互联共建丝路”“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数字乡村与可持续发展”3个议题展开广泛交流与讨论。论坛还举办了跨境电商竞争力评估研讨会,持续推广跨境电商优秀实践和经验做法。同时还发布了《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2024年)》,为跨境电商行业创新发展、品牌出海等提供实践经验。 来源:根据光明网、中国日报网、金台资讯、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整理
吕建中:建设“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增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吕建中:建设“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增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2024年4月17日
光明网讯(记者 雷渺鑫)4月1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期间,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从骑着骆驼运货物到互联网上跑数据,丝绸之路正在被赋予新生命、新价值与新可能。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应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光明网记者李伯玺 摄) 吕建中介绍,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提供的中国方案,得到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丝路电商”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亮点。 “发展‘丝路电商’,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艺术品的流通是重要的突破口。”在吕建中看来,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创新的构想,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实践。 吕建中表示,“文化数字丝绸之路”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文化艺术品的交流传播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共同探索文化创新的路径,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来,要以“文化数字丝绸之路”为抓手和突破口,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来源:光明网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精准助力民营企业 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精准助力民营企业 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2024年3月18日
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多年来持续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今年两会上,他结合调研实践,提出了“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的建议。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之一。吕建中代表希望相关部门根据中央要求,尽快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顽疾,精准帮扶更多正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民营经济主体。 国家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2023年11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等具体举措。 吕建中代表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从而更好把中央政策要求落到实处,让更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的民营经济主体发展壮大。 多年来,吕建中代表围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热点问题提出多份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为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吕建中代表表示,全国两会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策保障。他也将继续履行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民营经济鼓与呼,为推动有关支持政策出台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建议平等对待国有非国有博物馆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建议平等对待国有非国有博物馆
2024年3月11日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一名多年关注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思考文化产业的人民代表,吕建中今年带来一份《关于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同级别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平等对待的建议》。 吕建中表示,“十三五”至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体系布局不断优化,社会功能不断彰显。截止2022年底,全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数量65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2175家,占比超过30%,获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96家。非国有博物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仅类别丰富多样,体制多元,机制灵活,并且在追求数量增长的同时也重视办馆质量的提升。目前,全国博物馆事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非国有博物馆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博物馆事业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和做好博物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基于多层面、多视角的切入,首次就博物馆分类予以全面、综合的科学阐述,体现了党和国家顺应并引领新时代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格局,努力实现博物馆差异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统筹力。这一意见让非国有博物馆看到了平等的希望。 因此,为推动我国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吕建中建议,国家文物局继续完善文物保护方面的法律与政策,特别是根据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制订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扶持政策,确保非国有博物馆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因《博物馆法》制定出台周期较长,建议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条例,首先对三级以上的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面实现平等对待,使财政支持有章可循,激发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创办博物馆、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藏宝于民的文物和艺术品通过博物馆进行保护、传承、研究、展示和利用,发挥文物在新时代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出台《博物馆法》。首先明确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实现平等对待。其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要像支持国有博物馆一样,列支专项资金,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开展场馆建设、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社会教育、藏品征集、陈列展示等工作。 (三)从制度和法律上明确规定对非国有博物馆运用考评成果、政府购买服务的扶持政策和专项财政补贴。首先对已被国家相关部门评定等级的三级以上非国有博物馆,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运用考评成果的力度,并进一步完善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围。 吕建中说,对同等级国有、非国有博物馆实现平等对待,能够激发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积极性,并激励非国有博物馆着力提升办馆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一、二、三级博物馆,共同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全面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守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保护遗址、传承文化上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创办的非国有博物馆在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上不遗余力,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而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企业网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用好数字技术 赋能文化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用好数字技术 赋能文化产业
2024年3月11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计划报告中明确,“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认为,要用好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吕建中代表说,当前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路径。 吕建中代表分析称,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通过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与传播,提高文化产业运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数字经济平台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拓展渠道,助力文化产业实现全球化布局。 对于下一步推进方向,吕建中代表认为,可以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产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并通过推动人工智能、XR元宇宙、大数据、区块链、5G/6G等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文化体验及产业模式,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力量,已经颠覆了传统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逻辑与格局。在他看来,数字艺术品应主张以虚促实、以虚强实,提振消费市场。数字艺术品与传统艺术品市场产生直接联系,依靠数字化解决了传统艺术品市场公信力不足、欠缺深度体验这两个大问题。数字艺术品基于其自身优势,与文旅、教育、体育、农业、艺术等多个领域跨界合作,助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此举将加速推进数字艺术品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拓展数字经济新模式。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机制体制上加以完善,给予文化产业更大力度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 吕建中代表认为,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社会效益高,但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这导致文化产业项目虽受社会关注,但在资本市场不被青睐,融资较为困难。他建议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体制;制定财政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评选认定“文化产业新经济”企业,给予精准扶持;加快建设线上“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和线下“国际文化贸易基地”。 来源:经济参考网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024年3月11日
大唐西市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文化产业、文博事业、数字科技等,形成了以“一心二体”(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旅游综合体、科技产学研用综合体)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打造了以隋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大唐西市文商旅综合园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就文旅复苏、文旅融合等话题接受了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 “在文旅复苏过程中,科技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吕建中说,科技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创产品也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拓宽边界,拥有越来越多的表达形式。 吕建中介绍,过去的一年,大唐西市集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携手研发机构成立了数字技术创新实验室,在数字文化、艺术品交易流通领域研发了一系列软硬件设备。集团紧紧把握旅游消费复苏带来的发展机会,加大产品、服务、消费场景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引入科技应用,推出“大唐西市VR博物馆”“西市宝镜”等个性化、定制化旅游产品,增强了旅游服务体验。新的一年,大唐西市将继续推进“区块链+版权”“5G+元宇宙”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科技赋能文旅发展。 “大众旅游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吕建中说,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线上线下旅游产品和服务加速融合,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旅游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吕建中说,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数字科技+文化+旅游”正在产生非常强烈的“化学反应”,已经衍生出很多新业态。比如,利用VR技术打造的虚拟旅游业态,通过全景拍摄构建的线上虚拟旅行社业态等。显而易见,数字文旅具有资源无限、时空无界、数据驱动、身份多元等特性,可以将大量文物、艺术作品、文旅资源数字化,可以让游客更加便捷地搜索、了解、观看相关文旅资源。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
“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
2024年4月30日
4月25至26日,“‘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中东合作的挑战、机遇和前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卡塔尔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联合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承办。这也是双方以“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合作为主题的系列国际研讨会的第三届。前两届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上海和多哈举行。 会前,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会见了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主席塔里克·尤瑟夫等主要外方嘉宾。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出席开幕式,与塔里克·尤瑟夫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交换了合作备忘录。 在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上,来自卡塔尔、埃及、阿联酋、沙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巴勒斯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苏丹、科威特、美国和欧盟的18位外国学者以及北京、西安和上海的国内相关单位专家学者围绕“新地缘政治环境下的未来合作;中东地区变动中的地缘政治与安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投资、贸易、能源与金融合作”、“‘一带一路’项目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合作”、“中东的未来:社会、文化与气候变化”、“新挑战与中国在中东的角色探讨”等六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开罗美国大学论坛主任、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教授巴赫贾特·古兰尼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东国家减少对美霸权依赖、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提供了新途径。 伊萨姆·法雷斯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贝鲁特美国大学政治科学与公共事务系副教授约瑟夫·巴乌指出,加沙冲突使得长期被边缘化的巴勒斯坦问题重新回到中心地位,沙伊和解为中东未来和平开辟了新途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王震认为,虽然美国在中东日益不受欢迎,但中东国家并没有做好迎接后美国时代的准备,同时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以色列等均处于困境之中。加沙冲突至今未决,以色列的未来如何值得思考。尽管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力下降,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上升,但中美两国不会陷入西方宣传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中东全球事务理事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叶海亚·祖必和对中国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马格里布国家的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中国帮助阿尔及利亚在沙漠里建造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南南合作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席徐明棋认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活动以生产贸易为主,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东国家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尤其中国的清洁能源生产。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技术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比较成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中国与中东还能在可再生能源、风险评估、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推动第三方合作等层面进一步开展互利合作。 中东全球事务委员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查塔姆研究所副研究员加利普·达雷认为,在中东国家努力实现战略自主、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当下,中东国家从美国转向东方是必然,“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知识上的分享与连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5G技术的打压实质上是西方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对中国施压的表征。 前苏丹驻华大使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指出,中国与中东的文化伙伴关系、经济与人道主义合作、战略合作等一系列成就促进了双方的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可持续性的文化合作机制日趋成熟,一个亚洲的时代已经来临。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晋副教授重点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此次巴以冲突中的传播效应与作用,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和中心化以及新媒体自下而上和去中心化的不同特征,导致了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对外形象宣传中的不同效果。 摩洛哥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马斯巴指出,十多年前,中东地区的非传统安全议题主要聚焦于恐怖主义,如今正慢慢转向气候变化、水资源等议题,包括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努力减少碳排放,中国在碳排放上做出了表率,未来可在环境外交上有所作为。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认为,从不追求霸权的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经济、技术和安全等方面都具有合作空间,中国寻求以政治解决方式来处理冲突的主张为中东地区安全稳定带来了希望,受到中东国家的欢迎,政治对话机制和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与中东关系的两根支柱。 会议结束时,塔里克和王健表示,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合作内容和范围,除了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还将推进访问学者交流和合作课题研究。双方初步商定,第四届国际研讨会将于2025年4月在多哈举行。 来源:新民晚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2024年4月30日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深刻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这部专题文集生动详实记录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共建“一带一路”的深邃思考和原创性贡献。 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这一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先后创造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引起全世界关注。为广泛凝聚共识,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中阿合作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从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到出访“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同有关各方坦诚交流,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在2016年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和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这一倡议的最高目标,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和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蓝图初步绘就,成果逐渐呈现。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初步成型,共建国家产业合作形成势头,政策协调不断加强,民众从合作中得到实惠,彼此距离进一步拉近,“一带一路”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一带一路”合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迈入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十年来,合作理念不断完善,各方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合作重点更加清晰,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继续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合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市场开放,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基建引领、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综合效应。合作机制日益加强,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十年来,“一带一路”从一个倡议,到一系列行动方案和实际举措,再到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每一步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智慧和心血。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十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区域互联互通,鲁班工坊、菌草技术等“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持续惠及共建国家民众。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是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 二、牢牢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这部专题文集收入的《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等重要文稿,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大家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共商,就是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互通是一条脚下之路,无论是公路、铁路、航路还是网路,路通到哪里,我们的合作就在哪里;互联互通是一条规则之路,多一些协调合作,少一些规则障碍,我们的物流就会更畅通、交往就会更便捷;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要以开放为导向,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要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十年来,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守开放的本色、绿色的底色、廉洁的亮色,共建“一带一路”阳光大道越来越宽广。 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是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以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让各国都从中受益,实现共同发展。要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国际发展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同落实联合国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值得总结。这部专题文集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擘画蓝图。特别是在本书收入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刻认识到”全面总结了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成为总结历史经验、明确前进方向新的里程碑,对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致力于使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中国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合则强,孤则弱。”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不画地为牢,不设高门槛,不搞排他性安排,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协调的行动,天堑可以变通途,“陆锁国”可以变成“陆联国”,发展的洼地可以变成繁荣的高地。只要大家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反对保护主义、单边制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反对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它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丝绸之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在中阿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炼、概括、阐发丝绸之路精神,强调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四、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要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这部专题文集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对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新发展的长远擘画和明确要求。 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 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有关部门要把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落实好境外项目建设和风险防控责任。地方要找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定位,立足本地实际,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要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共建“一带一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强动力、更大空间、更优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市场潜力将充分激发,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需求;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推动形成开放、多元、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要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 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坚持开放包容,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要深化互联互通,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加快“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着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要促进共同发展,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 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就是为了汇聚积累更多正能量,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荆棘,我们都要弘扬伙伴精神,不忘合作初心,坚定不移前进。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我们都应该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各国人民都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在共同努力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4年4月30日
“希腊和中国的文明交流互鉴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世界意义。”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中国是东方古老文明的代表,两个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中国哲学和书法充满浓厚兴趣的卡尔佩里斯,已经是第三次来华任职。谈到文明交流,他认为,这是希中关系的重要纽带,为两国合作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文化共性将两国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增进对彼此文明的认识,促进相互理解。” 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为新契机,中希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卡尔佩里斯介绍,一年多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同希腊文化部代表团互访,第二届中国—希腊大学校长论坛在希腊成功举办。从去年12月19日起,“神话国度 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展在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北京等地开启巡展,展品来自希腊14家博物馆,包括青铜器、陶器、金器、雕塑等多个品类。 “希腊十分尊重中华文明,对待中国人民真诚友好。”在谈到两国深化旅游领域交流合作时,卡尔佩里斯表示,希腊欢迎中国游客。两国旅游部门已签署2022—2024年旅游领域联合行动计划。今年4月起,北京至雅典直航从每周3班增至5班,上海至雅典直航也已开通。“中国朋友将会感受到希腊人民的热情好客,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希腊。”卡尔佩里斯说。 连接起中希两国的还有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比港如今不仅能停靠巨型货轮,纵横交织的铁轨打通了海运和陆运最后一公里的“中欧陆海快线”。“比港距离我在雅典的家只有10公里。”提起比港,卡尔佩里斯说,“事实证明,比港项目是希中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成功范例。中企参与投资运营后,比港货物吞吐量快速回升,如今成为欧洲第四大、地中海领先港口。” “希腊有充分理由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港口、航运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转型。”对于两国未来合作,卡尔佩里斯充满信心和期待。 “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希腊愿意成为欧中合作的桥梁。”卡尔佩里斯表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只有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希中建立起共促合作、共倡友好的双边关系,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标杆。希方愿同中方携手,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2024年4月29日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书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的深刻阐述,全面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发展历程。 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举措、目标和成果,对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01 版)
李家超: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
李家超: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
2024年4月28日
中新网香港4月25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5日在礼宾府与到访香港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贾西姆·布代维会面。李家超表示,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特区政府积极与海合会成员国建立紧密联系。 李家超欢迎贾西姆·布代维秘书长率团访港,就进一步加强香港与海合会成员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等多方面合作交换意见。 李家超指出,海合会成员国是香港重要的贸易及投资伙伴,特区政府积极与海合会成员国建立紧密联系,以促进多方面交流。其中,特区政府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增设“中东专场”,聚焦中东市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发展和新机遇。今年1月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亦获不少海合会成员国政商界领袖出席。此外,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亦先后访问海合会成员国,了解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最新发展,并向当地政商和专业界别领袖介绍香港的发展机遇。同时,特区政府计划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设立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以继续拓展与海合会成员国的经贸关系。 李家超欢迎海合会成员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善用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作为中国内地门户的战略位置、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和丰富的人才库,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庞大机遇。 海合会共有6个成员国,分别为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和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叶文娟亦有出席当日会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中拉航天合作论坛通过《武汉宣言》
2024年4月28日
新华社武汉4月24日电(记者贺萌、赵鑫虎)4月24日,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论坛发布《武汉宣言》——航天助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举办中拉航天合作论坛,是落实《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的具体成果,旨在为促进中拉航天合作、助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航天发展,赓续中拉合作友谊,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武汉宣言》指出,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多国签署了航天合作文件,务实推动了中拉航天交流与项目合作,顺利完成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和遥感卫星、玻利维亚通信卫星等航天合作项目,促进了航天技术服务于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南南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有助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机构代表从分享空间科学技术与应用、空间教育与培训、空间产业解决方案,构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助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现,推动航天人才教育与培训合作,分享月球及深空探测项目合作机遇、月球样品及数据研究机会,鼓励航天机构、企业开展航天合作,维护公正、合理的外空全球治理,利用中拉航天合作论坛联络渠道保持密切协调沟通等7个方面发出共同倡议。 来自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领域相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代表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论坛。 来源:新华社
专访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共建“一带一路”有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
专访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共建“一带一路”有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
2024年4月19日
“中澳经济存在较高水平的互补性,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中澳双边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近日,前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Daryl Guppy)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近期,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持续回暖。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澳后,中国取消对澳葡萄酒“双反”措施,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亚的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已陆续返回中国市场。 中澳经贸联系尤为紧密,并逐步发展出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迈入生效实施的第三个年头,而在RCEP机制和框架下,中澳双边贸易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顾比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RCEP的潜力或还未充分发挥。他表示,中澳在自贸协定和RCEP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章节条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而升级完成后两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顾比谈道,他所在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曾想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故事。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始终认为,澳大利亚未来会水到渠成地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 顾比表示,现在澳大利亚在东盟的贸易伙伴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若澳大利亚要增加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澳大利亚就要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贸易协议,比如像数字经济跨境合作等,相关规则也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澳大利亚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中澳贸易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21世纪》:中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澳双边货物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澳贸易额达1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8.6%。您如何看待中澳在贸易领域的互补性?双方将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顾比: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存在较高水平的互补性。毫无疑问,中澳双边贸易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两国贸易之间传统领域的贸易依旧重要,比如钢铁、农产品等。而新领域和新的投资发展,比如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以及与气候相关的领域,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澳两国可以相互学习,改进和增强这种类型的合作。例如,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可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稀有资源,得出更多绿色解决方案。在农业投资和传统贸易领域上,比如棉花产业的资源开发,以及在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的合作,是否还有扩展的空间。我认为,未来双方的合作还可以包括知识的研究与开发领域。 数字经济是合作重点 《21世纪》: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另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已经生效两年多了,它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影响中澳贸易? 顾比: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协定之一,但也许是时候回顾一下中澳自贸协定的章节,确保协议的内容都按照贸易和投资平等待遇的原则作为基础。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可能会有一些边境壁垒导致双边贸易的某些章节的精神被破坏,包括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进行制度改革,以及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与来自英美提案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两国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升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章节条款需要重新审视和改进,升级完成后两国将有更多合作空间。 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认为RCEP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关于监管方面的讨论很重要,而且要本着合作的态度进行,这将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围绕着数字标准进行改革。RCEP则是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平台,让我们可以制定共同的标准,以及让系统可以融通并相互支持,这将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认为下阶段RCEP升级可以围绕区块链、货币转移、跨行业贸易协议等标准制定进行,这会对传统贸易带来帮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数字经济基础的标准。 中澳贸易关系保持稳定 《21世纪》:从2023年初开始,澳大利亚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陆续返回中国市场。您认为这对中澳贸易意味着什么? 顾比:从2023年初开始,澳大利亚煤炭、原木、大麦、干草等产品陆续返回中国市场。这是中澳贸易逐渐恢复正常的迹象,也是澳方所追求的中澳贸易关系稳定,为日后中澳关系进一步升级,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奠定基础。 中方解除多数对澳商品的贸易限制,对于两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将是有利的。不过在葡萄酒贸易方面,因为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所以我认为虽然中国取消了对澳葡萄酒的贸易“双反税”,中澳葡萄酒贸易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实施限制之前的水平。 当前,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商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澳大利亚葡萄酒需要变得更有竞争力,比如重新讨论澳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如何改变澳葡萄酒的包装显示其高品质。我认为澳葡萄酒生产商和经销商还要针对商务和社交交往,重新制定特定的营销策略,使标准达到中国国内日益提升的产品标准。 《21世纪》: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曾表示,澳大利亚不希望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您如何看待中澳贸易的未来?双方在哪些领域有提升合作潜力的空间? 顾比:中澳贸易的前景可期。两国贸易关系的改善,不仅因为中澳外交关系的顺利发展,而且随着中国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澳经贸合作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提升和改善跨境交易和贸易结算的环境等,都是未来中澳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合作的内容。 商业团体是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部分 《21世纪》:从商会的角度,您能谈谈过去十年来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看法吗?展望未来十年,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和影响将如何变化? 顾比:澳大利亚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错失了很多机会。现在澳大利亚在东盟的贸易伙伴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若澳大利亚要增加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澳大利亚就要采纳“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贸易协议,比如像数字经济跨境合作等,相关规则也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澳大利亚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我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有四大重点:第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改善贸易和监管环境,让整个地区的贸易变得更加快速和顺利,包括用于跨境交易的贸易结算,这些规则不仅适用于大公司,还有中小型企业,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还可以帮助外国游客用手机进行跨境支付;第三,是技术与行业加速融合,当中的代表是区块链技术,这一创新性技术可以通过识别产品的原产地,帮助企业打击假冒产品;第四,包括衍生品交易等在内的人民币产品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我始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国家间的桥梁,对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意义重大。 《21世纪》:您曾表示中国将推动新一轮全球化。那么,“一带一路”对新全球化意味着什么? 顾比:“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特征是其包容性,“全球南方”国家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发展方式。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并不只有一种发展模式,要适应不同国家的发展状况。“一带一路”倡议把国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实现发展目标。 商业团体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一直促进和支持澳大利亚企业更好地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并与其他国际商会进行互动,帮助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 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全球南方”国家也被纳入其中。“全球南方”涵盖亚非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国鼓励“全球南方”国家自己做出决定进行发展,这是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1世纪》:自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高频词。中国有哪些行业为澳大利亚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顾比: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这也是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因。我认为,现在我们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提高生产力,变得更有效率。后续要了解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了解如何用区块链技术认证产品和服务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改变跨境交易方式。 当中,清洁和绿色能源发展是澳大利亚关注的重点。我举个例子,澳大利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监控偏远地区的环境问题,我认为澳大利亚还有很多与中国合作的空间。澳大利亚方面也做好准备与中国进行合作,而不要把这些技术合作视为某种威胁。 (作者:胡慧茵 编辑:李艳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数字丝路开启新的进步和繁荣之路
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数字丝路开启新的进步和繁荣之路
2024年4月17日
光明网讯(记者 雷渺鑫)4月1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期间,格鲁吉亚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推动欧亚大陆国际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变革性力量,数字丝路将为所有参与国开启新的进步和繁荣之路。 格鲁吉亚发展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光明网记者李伯玺摄)   地处欧亚交汇处的格鲁吉亚,一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促进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互联互通。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表示,如今,在世界拥抱数字革命之际,格鲁吉亚渴望在历史性角色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并为建设技术先进的现代数字丝路做出贡献。   他介绍,格鲁吉亚在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改善全国连通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与相邻国家和相关技术公司密切合作,建立了跨境光纤连接,促进了该地区数据和信息的无缝流动。“我们相信,用好我们的战略地理位置,并积极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格鲁吉亚可以成为欧亚间数字连通、数据流动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枢纽。”   数字丝路倡议为多边合作和繁荣共享带来了巨大机遇。贝西克·布贾尼什维利指出:数字丝路代表了未来全球数字互联互通与合作的开创性愿景,我们正处于数字革命的风口浪尖,当务之急是共同努力,利用技术的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互联互通的世界。 来源:光明网
戴若·顾比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与浙江贡献” 国际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
戴若·顾比受邀出席“‘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与浙江贡献” 国际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
2023年11月27日
2023年11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与浙江贡献”国际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杭州花家山庄隆重举行。   参加会议的国外嘉宾包括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Adrian Năstase)及其夫人;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原副议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及其夫人,波兰华沙安全与国际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原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斯拉沃米尔·马伊曼(Sławomir Majman),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董事会成员、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Daryl Guppy),俄罗斯联邦科学院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代表维阿列塔·阿克希波娃(Violetta Arkhipova),大成Dentons欧洲战略投资总监俞洋。国内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史玲,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艳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中国光大银行原副行长武健,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等多位有影响力的嘉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务部研究院、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我校金融管理学院、投资保险学院、国际商学院、银领学院、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心、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捷克研究中心等百位代表参会。   学校党委书记金杨华代表学校致辞,向出席本次国际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联合主办方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校情况:一是学校是总书记亲自关怀过的学校。二是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三是学校是金融特色鲜明的学校。四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校友。学校与国家级高端智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有组织科研,本次会议上发布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十年回望与浙江贡献》报告,正是学校深化战略合作、开展金融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将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建标杆、扩校区、升本科”的任务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创建高水平职业大学“四项工程”,以创建中国金融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大学为愿景,谱写新篇章!   史玲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的二十周年。十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万人盛会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巨大的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在此节点举办“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与浙江贡献国际研讨会,对于深化国际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方位参与了“一带一路”的建设,义新欧中欧班列、世界电子贸易平台等成为一张张亮丽的浙江名片。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新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本次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合作,与多国的前政要、专家学者一起来浙江考察、研讨,相信一定能够增进未来的深化合作,为中外各方友好搭建更多的平台。   陈艳勤在致辞中指出,金融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通过加强金融合作,共同促进贸易、投资的增长和互联互通。浙江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有力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布局,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浙江的商品、技术、资金、人才纷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为当地民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各位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思考金融合作的未来,共同探讨如何加强金融领域的跨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王文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今天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报告正是人大重阳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合作的成果。王文表达了三方面的感谢:一是感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大力指导与支持。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岁的机构,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倡导成立的第一家人民外交机构。这么多外国友人齐聚浙江,开展实地调研与金融合作国际学术研讨,得益于人民外交学会在顶层设计、外交部门的沟通、联络和审批。二是感谢各位外国友人来杭州对中国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之都进行调研交流,为沟通中欧友谊做出的重大贡献。新时代中国要发展要善于国际沟通,完善对话与协调机制,发挥民间国际交流的渠道作用。我们致力于沟通国际,邀请外国友人深入了解中国新时代发展。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外国朋友对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由衷赞叹,回国后能成为沟通中国和当地国家的桥梁。三是特别感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辛勤承办会议的工作人员。感谢各位的参与!   在主旨演讲阶段,罗马尼亚前总理阿德里安·讷斯塔塞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讷斯塔塞先生盛赞了基于多边关系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出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尤其是逆向的反全球化会损害全球GDP的增长,必须要防止经济分裂,要在国内、在全球层面更多地进行知识分享和信息宣传;应关注国际发展、国际安全以及国际文明;在互联互通方面,罗中两国之间应进一步建立起连接的桥梁,拓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贸易往来;开展金融领域、技能领域、中小型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应重视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合作,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支持人们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推动共同发展和富裕。他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开展“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领域的深度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崔卫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金融开放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四大贡献之一,分享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合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成果,一是市场主体融资新模式,二是跨境结算取得了新突破,三是金融纠纷解决新机制,四是构建海洋金融标准体系。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平台和载体,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在未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戴小红代表联合研究课题组发布了研究成果《“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十年回望与浙江贡献报告》。报告从中国特点、中国理念和中国经验三个方面,对过去十年中国“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以大量的实证数据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金融机构的新设与互设大量增加。第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显著。第三,资本市场开放与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十年共建,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引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金融监管合作,优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模式,提升“一带一路”金融科技含量。报告总结了“一带一路”十年金融合作的中国经验,并期待“一带一路”共建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的新篇章,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大会主题发言与对话环节,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星垣教授主持,翁诗杰(ONG Tee Ke at)、武健、斯拉沃米尔·马伊曼(Sawomir Majman)、赵晋平、戴若·顾比(Daryl Guppy)、维阿列塔·阿克希波娃(Violetta Arkhipova)、俞洋,学校电子商务与新消费研究院副院长史浩等八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并展开对话。嘉宾们也现场回答了观众的提问。主持人对发言与对话进行了总结。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提出,要“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浙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校率先落实中央相关精神,落实“一带一路”浙江部署和浙江金融强省建设。本次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认真回顾十年间“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和浙江贡献,并与国内外嘉宾开展国际学术研讨交流、共同展望未来金融合作发展方向。我们相信,中外各界携手合作,将有力宣传与推动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与繁荣! 来源:新浪网
戴若·顾比:加强亚太合作 引领全球增长(国际论坛)
戴若·顾比:加强亚太合作 引领全球增长(国际论坛)
2023年11月16日
多样性、包容性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优势,保持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加强亚太合作,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至关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34年前,亚太经合组织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标志着该组织正式成立。成立以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促进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为地区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亚太经合组织主要讨论与全球和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该组织的作用已经充分体现在亚太经贸合作实践中。例如,倡议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行卡计划的经济体相互为商务人员提供多边长期签证和快速通关礼遇。这一举措促进了商务合作,便捷了人员往来。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聚焦坚定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出筑牢和平发展的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优化升级。这些主张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有助于重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的雄心。   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加强合作解决问题,各成员应不忘初心。亚太地区存在基础设施赤字,所需资金与可用资金之间有着巨大差距。地区各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合作缩小这一差距,避免人口增长带来的相关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薄弱阻碍经济发展。亚太地区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需要各成员的政治推动,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贸易协定的作用。各方应致力于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包括数字互联互通,这将为整个地区带来繁荣。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优化升级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各方应加强协调合作,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继续引领全球。   中国正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现代化可以通过不同路径实现。多样性、包容性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优势,保持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加强亚太合作,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作者为澳大利亚澳中工商业委员会北领地分会主席、知名时政评论人士) 来源:人民日报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会员、合作伙伴受邀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会员、合作伙伴受邀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23年10月19日
2023年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本次高峰论坛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高峰论坛召开了以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三场高级别论坛,还举行了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6场专题论坛,并且召开了“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论坛期间各方形成了458项成果。 10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以及中国东南欧洲商业协会主席马里奥•兰杜里奇、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主席大卫·萨加涅泽、中国阿拉伯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卡西姆·特法利、G-Global国际秘书处秘书长谢里克·努格尔别科夫等总商会会员单位领导、合作伙伴受邀出席了高峰论坛及相关活动。 吕建中主席与中国东南欧洲商业协会主席马里奥•兰杜里奇(左)合影 马里奥•兰杜里奇表示,十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发展影响巨大,为中国坚持不懈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国家至关重要,为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往来与双向投资提供了合作框架。他认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合作平台,擘画了“一带一路”倡议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 吕建中主席与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主席大卫•萨加涅泽(左)合影 大卫•萨加涅泽表示,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自己第三次参会。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有智慧的创举,共建“一带一路”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拉美多个地区,为全球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十年来,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惠及所有参与共建国家。习近平主席在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中国阿拉伯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卡西姆·特法利出席民心相通专题论坛 卡西姆·特法利表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场庆祝“一带一路”建设10年成就和进展、宣布未来行动计划的盛事。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宣布中方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重大举措,擘画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吕建中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携手82个国家的218个团体成员及其逾千万会员企业,共促“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以民间力量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G-Global国际秘书处秘书长谢里克·努格尔别科夫出席地方合作专题论坛 来源: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摘要及会员单位提供
总商会副主席蔡聪妙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获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并合影
总商会副主席蔡聪妙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获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并合影
2023年9月20日
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强(中)与蔡聪妙大使(前排左五)及东盟知名企业家合影。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副主席、菲律宾工商总会永远名誉主席、菲律宾国际商会创会主席、菲律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创会主席蔡聪妙大使,9月15日应主办方中国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广西自治区政府、广西贸促会之邀请,前往广西省南宁市出席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并作为菲律宾唯一的代表嘉宾,与东盟知名企业家获得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接见、合影,参加国宴晚会。 本届东博会以“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经济增长中心”为主题,其间将首次举行“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来自东盟国家的参会代表将就稳步扩大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还将举办“投资中国年——走进广西”专场活动和“与中国驻东盟10国及使团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等活动,展示中国投资机遇,为跨国公司了解中国、投资中国搭建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本届东博会将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RCEP、“一带一路”等多双边合作机制,继续举办第三届RCEP高峰论坛等机制性活动,发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商机前瞻》蓝皮书,指导区域企业更好把握经贸新规则,更好分享RCEP高质量实施新红利。 来源:华报读讯
主席寄语

热烈欢迎登录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简称“总商会”)官网,非常感谢您对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的关注和支持。

会员名录更多
cacciunion_of_arab_chambers俄罗斯联邦国旗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国旗阿塞拜疆共和国国旗埃及爱沙尼亚共和国国旗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国旗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旗巴勒斯坦国国旗白俄罗斯共和国国旗波黑国旗波兰玻利维亚共和国国旗俄罗斯联邦国旗菲律宾哥伦比亚国旗格鲁吉亚共和国国旗韩国吉布提共和国国旗吉尔吉斯共和国国旗科索沃共和国国旗黎巴嫩共和国国旗立陶宛共和国国旗马其顿共和国国旗蒙古国国旗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国旗摩尔多瓦共和国国旗墨西哥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国旗塞尔维亚国旗塞浦路斯共和国国旗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旗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国旗图瓦卢国旗土耳其共和国国旗乌克兰国旗希腊共和国国旗亚美尼亚共和国国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旗以色列国旗意大利